查看原文
其他

中年大叔,你们的好日子快到头了!

尼德罗 冰川思享号 2018-12-14

这一代中年大叔之所以很容易焦虑,同时也很容易滑向油腻,就在于未曾在集体上经历过大风大浪,缺乏生活的历练和时代的磨砺。




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 | 尼德罗


作为一个整体,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算下来也就是今天30出头到50不足的中国男性,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幸运的一群人。

 

不过,在互联网上,这群自称“中年大叔”的人却高频播撒着焦虑的因子。日常生活中,孩子的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焦虑源点,学区房、培训班、家校关系,每个话题都能吐槽几天几夜;而作为家里的经济支柱,大叔们也会格外关注各类资产的增值与缩水。

 

此外,职业发展上的倦怠,婚姻道路上的迷茫,以及家里老人的重疾,也会成为引发大叔们集体焦虑的原因。去年,一篇题为《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全网阅读量破亿,就成功将这一代中年大叔面对长辈住院前后的精神紧张和现实无奈感,推向了舆论的暴风眼。


图/图虫创意


从舆论场表现出来的焦躁不安来看,这一代中年大叔似乎过得很不如意。然而,如果拉长时间轴来看,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年龄段的中国男性,从出生到上学,再到高考、工作、买房、生育,几乎赶上了所有的利好。


他们之所以善于释放焦虑,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占据了足够的话语权,又或者,他们缺乏生活风浪的“历练”,一点苦头就让他们满世界嚷嚷。


极为罕见的“快乐童年”

 

与父母和子女的童年相比,70后到85左右的这群大叔,他们拥有的是一段罕见的“快乐童年”时光。

 

在今天,很多人误以为童年就应该是快乐的,但这绝对是一种误解。历史地来看,如果把5-14岁看作童年的话,这个阶段的儿童只有很少人可以获得快乐。我把获得快乐的条件列成几个指标:


一是家庭温暖、温饱无忧;


二是不用工作、闲暇时间充足;


三是环境友好、安全有保障。


图/图虫创


对照上面三个标准,50后到70前的孩子,童年虽然符合指标二、三,但不符合指标一,因为相当部分遭受过饥饿困扰。另外,值得一提的是,60后的童年恰好经历了十年动乱。而40后或更早的儿童,他们往往需要在8、9岁充当“童工”,从小工作补贴家用,剥夺了他们的童年闲暇。

 

到了85后,这一代人的“留守儿童”比例开始急剧上升,父母分居,代际分离,指标一开始变得不符合了。再到00后,高歌猛进的城市化令儿童的生活环境从“熟人社会”变成“陌生人社会”,指标三又遭遇了危机。


图/图虫创


更糟糕的是,近年来基础教育层面的竞争已经白热化,都市儿童因为需要参加各种补习、培训,他们的自主安排时间大大减少,随之而来的是同龄社交、户外运动的时间也跟着锐减。今天的儿童,物质极端充裕,但自由度十分狭小,这一切可以从儿童的高肥胖度和高近视率窥见一二。

 

所以,对比之下,只有70到85之间的这一代人符合上述三个指标。也因此,这一代大叔几乎在集体上获得了快乐的童年,这是非常值得庆贺的。


成长于教育“不公”的前夜

 

在今天,一个00后的男孩如果出生在农村,求学于县城高中,那么他考上清华北大的概率已经大大不如自己父辈。即使是清北纷纷推出“优惠政策”,他们也很难复制父辈当年的成功。

 

按照北京师范大学刘云杉教授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寒门出贵子”的黄金时代,北大的“寒门学子”占三成以上;90年代中期这一比例开始下滑,2000年之后仅占一成多。到了2010年左右,开始出现农村学生占比7%,9%的情形。


图/图虫创意


尽管同一时期中国城镇人口的比例在逐渐增加,但是寒门学子上清北的概率却低了不少。199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为26.21%,当年北大录取农村学生占比超过30%;2009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为48.34%,但当年北大农村学生录取比例不足10%。算下来,20年间农村孩子考上北大的希望下降了一半以上。

 

再来看一组数据,1977年之后恢复的高考,除了1977-1980年之间的录取率低于10%,从1983年开始,录取率一直在20%以上。其中,70后最早参加的是1988年的高考,当年的录取率为25%;到了1996年,高考的录取率达到了40%,从1999年至今,录取率就一直保持在50%以上。

 

和他们的父辈相比,中年大叔们很少会遇到聪明勤奋却上不了大学的困境;和今天的孩子相比,他们也不用遭遇白热化的竞争,中心城市和偏远乡村的师资、学校的差距不像今天这么大。

 

可见,中年大叔们在教育上也遇到了一个机会窗口。他们相比前辈们更有机会进入大学,乃至考入重点大学,这令他们获得进入社会中产乃至精英阶层的“入场券”。而对比85、90后等晚辈,他们上的大学扩招不至于太严重,所以教育质量又不会太糟糕。


所以,这一代中年大叔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创业成功的人不少,占据重要岗位的人更多。他们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今天的社会中坚力量。


完美收割楼市红利

 

讨论房价也是中年大叔的偏好范畴,但与85后、90后面对高昂房价时的无奈相比,他们更多的是讨论彼此买了几套、去哪投资和怎么换学区房。

 

当然,在房价问题上,这一代中年大叔也会形成一定的分野。例如,70后基本上都在房价暴涨之前工作,凭借自己的能力买房。他们中如果有人表示懊悔,大概率是当初没能多买几套,而不是自住房都没有。


图/图虫创意


而相比之下,80-85之间的大叔有部分人直到2010年前后才离开学校。这就意味着他们已经赶上了房价暴涨的趋势。但是,只要能够在2015年之前买下一套房。那么,他们就不至于陷入租房之境。

 

退一步说,85左右的一代人,他们的父母东凑西挪,还能帮孩子出个首付,但到了90、95这一代,一线城市的房价已经涨到普通小家庭掏空六个钱包都难以支撑的地步了。从实际情况看,能够凭借自己能力买房的最后一代人,就是80-85这一代,85后即便买房,也几乎不可能拒绝父母的帮助。

 

因为在过去20年间,房价的涨幅实在太过骇人。以外来人口最多的深圳为例,我们可以看看改革开放40年,深圳的房价涨了多少倍。

 

1981年,深圳商品房的均价是1000元/平方米。到了1992年,均价陡增至10000元/平方米,不过在1994年之后,又回归到5000-7000元/平方米之间。从2005年突破7000元/平方米开始,2010年突破了20000元/平方米,2015年达到42476元/平方米,2018年攀升至54093元/平方米。


▲某楼市开盘摇号现场(图/图虫创意)


虽然深圳的薪资水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房价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收入上涨速度。所以,这一代中年大叔在楼市上的收益虽然差距也不小,但总体上他们不至于像后来的85、90后那样望房兴叹。并且,较早买房的他们,已经成功实现了资产的升值。

 

在婚恋市场上,房子问题的较好解决,也有助于他们建立家庭,生育后代。房子就像一个核心按钮,一旦成功按下,类似户口、恋爱、婚姻、生育问题都可以顺水推舟地落实。当然,这一代中年大叔也有不结婚的,不过相比剩女问题,中产阶级男性的“过剩”显得微不足道。

好日子终将会到头

 

有关这一代中年大叔的时代利好,其实还有不少。但最核心同时也是我们最习以为常的一点,还是中国经济连续40年高速增长。如果从1970年生的人大学毕业年份开始算起,即1992年。从1992年到2011年,2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经济规模从2.72万亿增长到了48.9万亿,增长了近17倍。

 

此外,从1992年开始至今,房地产、互联网的极速发展也为这一代大叔提供了快速积累财富的绝佳机遇。较早前,瑞银(UBS)和普华永道(PwC)联合发布《2018亿万富翁透视》。 报告写道,2017年,中国共有373名亿万富翁,其中97%的人是白手起家。平均每周诞生两位亿万富翁,是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

 

尽管这些富豪的主力还是5060后,但是,70-85之间的中年大叔凭借教育、工作、买房,实现了身份转变(从农村人到城里人),阶层跨越,却是更为普遍的现象。也就是说,这一代大叔即便白手起家成不了亿万富豪,但做个千万富豪、百万富翁的概率却很大。


图/图虫创意


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发展背景,如今的中年大叔才能既享受快乐童年,又占有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还顺其自然地收割了楼市红利。甚至,他们还赶上了“全面二孩”政策,80前后出生的这一代大叔,他们很快就成了生二胎的主力军。而他们的父辈,则继续充当他们的后勤保障,上千万“老漂一族”的存在,为的就是跨越千里来给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不过,也许是中年大叔们习惯了“生活变得越来越好”的趋势,甚至把这种趋势当成了定律。以致于,当生活遭遇一些波折,当趋势变得没有那么明显的时候,他们发出了失声的惊叫。就像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对孩子教育的焦虑,对职场前景的悲观,对家小健康的担忧,和对资产增值保值的迷茫,时常会令他们陷入低潮。

 

或许,这一代中年大叔之所以很容易焦虑,同时也很容易滑向油腻,就在于未曾在集体上经历过大风大浪,缺乏生活的历练和时代的磨砺。

 

这一代中年大叔的生命旅程刚刚过半,在下半场,像上一个40年那样的一帆风顺几乎不可能再现。几乎可以确定,这一代大叔们的好日子一定会到头。届时,他们能否摆脱油腻、活出新生,最终要看他们的“抗打击能力”。当风暴来临,只有勇者方能屹立不倒;当潮水退去,谁在裸泳一看便知。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  


最近更新


娱乐圈大面积紧急补税:手脚慢了要罚款


罗尔当初要是加入“相互宝”,就不会……


娱乐圈吸毒往事


难道你认为克隆人永远不会诞生吗?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公号ID:icereview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